低手指觸鍵練習是每個鋼琴學習者、演奏家不斷提高指控能力的必經之途。而在今天的鋼琴教學和訓練中,往往為了高抬指練習、或片面追求速度,大都忽略了這一關鍵之觸鍵技巧。影響了訓練與鋼琴教學效果。下面聲光琴行小編將針對鋼琴訓練中低觸鍵法的練習方法進行介紹。
“放松”是抵觸鍵彈奏的前提。一切生理運動都是靠肌肉的伸縮牽引來完成的。要想使動作靈巧、有力、持久,就必須學會放松。鋼琴演奏屬于技巧性極強的生理運動,尤其要注重省力和高效的原則。低指觸鍵的彈奏過程就是:“手指完全貼鍵,動作縮小到從琴鍵的表面至發出聲音的那個點,離鍵時又回到鍵面而不離開。”
其關鍵技巧在于手指在小動作幅度范圍內彈出堅定、有力、宏亮的聲音。如果沒有經過嚴格的訓練和細心體會,往往一開始會處于兩難之中。要么動作幅度小了,聲音就虛;要么聲音響了,動作跟著要放大。而低觸鍵必須得兩者協調統一。即既能完全放松,又會適度發力運動。所謂“松弛中的爆發,柔順中的內勁,平緩中的強力。”
體會肩、臂、腕的放松協調,使力量直通指尖,手指前三關節(掌關節之前)保持支撐感,使手指尖以掌關節為軸,獨立地下鍵完成彈奏,觸鍵速度要快些。完成彈奏動作的手指也要盡可能快地恢復到放松狀態。彈奏時的指力以能克服下鍵的阻力為準。以來自手臂乃至全身的通暢的內力控制琴鍵。內緊外松、前緊后松、協調流暢、型松實緊,柔順而堅定。盡可能解除一切多余的力量。這便是我個人對低觸鍵彈奏法的初步認識和理解。
當然,在具體的教學和訓練中,則要更加注意一些細節。如:坐姿、手型、呼吸等。同時也要更加重視音色的聽辯和聽覺訓練。要教會學生在彈琴時,要把手指與鍵盤接觸的感覺和榔頭與琴弦接觸的感覺聯系起來,真正體會到自己的力量與鋼琴本身發聲之間的關系。這也是關鍵的思想方法。剛開始練習時,可以從簡單的單音、五指練習、音階或《哈農》練習開始,以發力準確合理、音質均衡統一為原則。切忌越彈越快,越來越緊,以致音質、音色不規范。
低手指觸鍵要求彈奏時手指能在小運動幅度和小緊張度下彈出好的音色。而彈奏時小手指緊張度首先需要一個高低適合本人的坐姿。如果肘部比白鍵還低,那么你的手和臂就必然會向上去夠鍵盤,這就會使手指的觸鍵處于不利的角度,增加手的負擔。坐得太高會妨礙手臂重量直接落到鍵盤上,這樣手和小臂就要多用一些不必要的力量進行補償。另外從手型的外表看,低觸鍵彈奏時,手指始終是輕放在琴鍵上的。不允許彈完的手指或準備彈的手指離開琴鍵伸直甚至上翹。具體的做法是:把一只手放在鍵盤上使手腕與手水平,試著用放松的手指彈一個音,其他手指也保持放松,而且輕輕地擺在鍵盤上面。開始先彎曲手指的第二關節和關節,不要彎曲關節(靠近指尖的關節),這樣可以保持有力、放松、自由的手指位置。
當其中一個手指彈奏時,其余四個手指應該輕輕放在鍵盤上,不要提起來,也不要在空中伸直。五指依次彈奏,每個琴鍵落下去的時候,要確保其他的手指在彈奏下一個音符之前是放松的,而且是輕輕地如休息一般的放在鍵盤上的。此為低指觸訓練初期階段的基本方法。在低指觸鍵彈奏的過程中,要始終使手指保持一種既自如放松又積極運動的狀態,手型以自然放松時(如:雙手自然下垂在身體兩側,然后輕輕拿起放在雙腿上體會)的形狀為基礎運動。不必強調手指與琴鍵一定垂直,以自由、有力、協調、靈活為準。用耳傾聽音色的變化,用心體會指尖觸鍵的感覺。既要有掌關節的帶動發力,又要體會到從手臂傳遞到指尖的力,盡可能積極發揮手指關節牽引和支撐能力。以求得圓潤、飽滿、集中而透亮的音質。
上述就是今天對鋼琴訓練中低觸鍵法的練習方法的經驗分享!當然,低指觸彈奏中保持手指放松的方法應該很多,而且可以因人而異。如為了保持手指的放松,可以在彈奏時看看手指骨骼的運動,而淡化肌肉用力的記憶;或想象手指不在鋼琴上時是怎樣運動的,各關節是如何平滑流動的;或者選用適合自己的彈奏指法,使手指保持限度的放松,盡量避免手指運動中不必要的分開而引起的緊張。當彈奏達到了程度的階段時,這種放松就不僅僅是生理機能的體驗,更是一種心靜氣沉的心理體驗。是一種由心及手、外動內靜、引思—蓄力—疾發—即松的樂思展現過程和音樂表達的意境。所以在低手指觸鍵訓練的階段,一定是神情兼備、樂人合一、人琴合一的。然而,此境界絕非只有好的低觸鍵就能達到,而是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全面的修養方可觸及。